一、无机磨石边缘常见破损情况
边角崩裂:边缘受外力撞击(如家具移动、物品掉落)时,水泥基与骨料结合处开裂,形成小缺口或裂缝,是最常见的破损类型。
剥落:边缘表层(1 - 3mm)与基层分离,多因基层处理不当(如未拉毛、有油污)、养护不足(早期缺水导致强度低)或长期受潮(水渗透导致粘结失效)。
裂缝:边缘出现纵向或横向裂缝,原因包括热胀冷缩(与相邻材料膨胀系数不同,无伸缩缝)、基层沉降(地面不平,局部应力集中)或施工未留缝。
孔洞:边缘出现小孔,多因骨料分布不均(局部骨料少、水泥多,干燥后收缩)或修补时材料未压实(空气未排出导致孔隙)。
二、无机磨石边缘修补方法
修补需遵循“清理→调色→填补→养护→打磨抛光”的核心流程,分情况处理:
(一)边角崩裂(小缺口,宽度<5mm)
材料/工具:无机磨石修补剂(与原颜色匹配)、角磨机(配金刚石磨片)、毛刷、刮刀、砂纸(240 - 600目)、水、塑料薄膜(可选)。
步骤:
清理破损处:用角磨机将崩裂边缘打磨平整,去除松散颗粒和浮尘,毛刷清理后用水润湿(表面无明水)。
调修补剂:按说明书比例混合修补剂(A:B组分),加入少量无机颜料调色(与原磨石颜色一致,可取原磨石粉末辅助调色)。
填补缺口:用刮刀将修补剂填入缺口,压实后抹平边缘(略高于原表面,因修补剂会收缩)。
养护:室温(5 - 35℃)下覆盖塑料薄膜养护24 - 48小时(避免踩踏、水冲)。
打磨抛光:养护后用砂纸从粗到细打磨(240目粗磨去高,600目精磨至平滑),最后用磨石专用抛光剂或蜡抛光,恢复光泽。
(二)剥落(表层脱落,深度>3mm)
材料/工具:修补剂、界面剂(增强粘结,如环氧界面剂)、角磨机、毛刷、刮刀、砂纸。
步骤:
清理基层:剥落处用角磨机打磨至坚实基层(露出水泥基),去除松散层,毛刷清理后用水润湿。
涂刷界面剂:在打磨后的基层和剥落面涂刷无机界面剂(增强修补剂与基层的粘结力)。
调色填补:按“边角崩裂”步骤调修补剂、填补缺口,压实抹平后略高于表面。
养护打磨:养护24 - 48小时后打磨(240 - 600目砂纸),抛光恢复光泽。
(三)裂缝(宽度<2mm)
材料/工具:无机灌缝胶(低粘度、高强度)、角磨机、毛刷、刮刀、砂纸、美纹纸。
步骤:
开V型槽:用角磨机沿裂缝开V型槽(深度2 - 3mm,宽度3 - 5mm),去除松散颗粒,毛刷清理后用水润湿。
贴美纹纸:裂缝两侧贴美纹纸(防止修补剂污染周边)。
灌缝修补:用刮刀将灌缝胶填入V型槽,压实后抹平表面(略高于原表面)。
养护打磨:养护24小时后撕掉美纹纸,用砂纸打磨(240 - 600目),抛光恢复光泽。
(四)孔洞(小孔,直径<5mm)
材料/工具:修补剂、角磨机、毛刷、刮刀、砂纸。
步骤:
清理孔洞:用角磨机打磨孔洞边缘,去除松散颗粒,毛刷清理后用水润湿。
调色填补:按“边角崩裂”步骤调修补剂、填补孔洞,压实抹平后略高于表面。
养护打磨:养护24 - 48小时后打磨(240 - 600目砂纸),抛光恢复光泽。
(五)大面积破损(边角缺失>5cm)
材料/工具:无机磨石预制块(与原颜色、骨料匹配)、结构胶(云石胶)、角磨机、毛刷、刮刀、砂纸。
步骤:
清理基层:破损处打磨至坚实基层,去除松散层,毛刷清理后用水润湿。
切割预制块:根据破损形状切割无机磨石预制块(略大于破损区域,确保覆盖)。
粘贴固定:在基层和预制块背面涂刷结构胶(云石胶),粘贴后压实并调整位置(与周边齐平)。
衔接打磨:养护24小时后,用角磨机打磨预制块边缘(与原磨石无缝衔接),再用砂纸(240 - 600目)打磨平滑,抛光恢复光泽。
三、修补注意事项
颜色匹配:修补前取原磨石粉末或小块,与修补剂调色(少量多次),试块对比颜色,接近后再大面积修补。
养护环境:温度5 - 35℃,湿度<85%,避免阳光直射、风吹(可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湿)。
伸缩缝处理:修补后检查周边伸缩缝(宽度5 - 10mm),若缺失需重新切割,填充弹性密封胶(如硅酮密封胶),防止再次开裂。
日常维护:修补后避免重物撞击边缘,定期打蜡(每3 - 6个月)保护表面,减少磨损。
通过以上方法,可针对性解决无机磨石边缘破损问题,恢复装饰效果和使用功能。
下一篇:水磨石地面做好大概有多厚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