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、常见成因分析
1. 材料因素
水泥碱含量高: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高碱水泥,导致可溶性盐碱(如Ca(OH)₂)含量超标。
砂石杂质:采用海砂或含钙、镁离子的砂石,增加盐碱来源。
填缝材料劣质:接缝处使用普通水泥砂浆,未采用专用防霉填缝剂。
2. 施工工艺问题
水灰比过高:砂浆中水分过多,导致盐碱物质随水分渗出。
防护处理缺失:未对石材进行六面防护处理,水分渗透至内部。
接缝处理不当:接缝未密封或密封不严,雨水或地下水通过缝隙渗入。
3. 环境因素
潮湿环境:长期处于高湿度或雨水渗透区域,加速盐碱迁移。
通风不良:水分蒸发缓慢,盐碱物质在表面持续结晶。
4. 养护不当
养护时间不足:施工后未及时密封接缝或未保持干燥环境。
清洁方式错误:使用酸性清洁剂破坏防护层,促进白华再生。
三、解决方案
1. 预防措施
(1) 材料选择与优化
使用低碱水泥:优先选择硫铝酸盐水泥或低碱水泥,减少盐碱来源。
避免海砂:采用河砂或机制砂,确保砂石含泥量低于1%。
专用填缝材料:使用环氧树脂或硅酮类防霉填缝剂,阻断水分渗透。
(2) 施工工艺改进
控制水灰比:采用干硬性砂浆(坍落度≤3cm),减少水分含量。
六面防护处理:施工前对石材背面、侧面及表面涂刷渗透型防护剂(如硅烷类防护剂)。
接缝密封:使用专用外墙石材嵌缝胶密封接缝,宽度≥2mm,确保无缝隙。
(3) 环境控制
避免雨天施工:确保基层干燥,施工后24小时内避免雨水冲刷。
设置排水系统:在石材底部设计泄水通道,防止积水渗透。
2. 处理方法
(1) 物理清除
初期白华:用软毛刷或高压水枪冲洗表面松散粉末。
顽固白华:用铲刀轻轻刮除,避免损伤石材表面。
(2) 化学清洗
酸性除渍剂:涂抹DC-1酸性除渍剂,软化碳酸钙结晶,10分钟后用硬毛刷擦洗。
专用清洁剂:使用LP-8水垢清除剂,针对坚硬白华,停留时间延长至15分钟。
(3) 防护处理
清洗后防护:涂刷渗透型防护剂(如氟硅烷类),降低石材吸水率至≤15%。
接缝修复:重新填缝并密封,确保无渗漏点。
(4) 长期维护
定期检查:每季度检查接缝密封性,及时修补裂缝。
避免酸性清洁:使用中性或石材专用清洁剂,防止破坏防护层。
环境控制:保持通风干燥,减少水分来源。
3. 特殊情况处理
二次白华:若白华由地下水渗透引起,需在石材底部安装防水膜或注浆防水。
已污染石材:采用抛光机配合金刚石磨片进行表面研磨,去除深层结晶,再重新防护。
四、总结
白华现象的核心成因是盐碱物质随水分迁移至表面结晶,需从材料选择、施工工艺、环境控制及长期维护四方面综合防治。关键措施包括使用低碱材料、六面防护、接缝密封及定期养护,确保水磨石预制板长期保持美观与耐用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