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原材料控制
水泥选择
使用强度等级≥42.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,或添加特种水泥(如白色水泥)提升装饰性。
检验水泥的凝结时间、安定性和强度,确保符合《通用硅酸盐水泥》GB 175标准。
骨料优化
粒径范围控制在3-12mm,粗细骨料按设计比例搭配(如40%细骨料+60%粗骨料)。
选用坚硬、洁净的天然石材(如花岗岩、大理石)或人工骨料,避免含杂质导致开裂。
添加剂调控
添加聚合物改性剂(如聚丙烯纤维)增强抗裂性,掺量控制在水泥用量的0.5%-1%。
使用无机耐碱颜料,预先测试其耐光、耐碱性,防止后期褪色。
二、施工环境控制
温湿度管理
施工温度控制在5~35℃,湿度≤80%。低温时需搭设暖棚,高温时通过喷雾降温。
基层含水率≤8%,避免水分蒸发过快导致收缩裂缝。
基层处理
打磨基层至粗糙面,清除油污、浮灰,修补裂缝和空鼓区域。
铺设PE膜防潮层+钢丝网(间距≤100mm),增强整体稳定性。
三、成型工艺控制
搅拌与摊铺
按配比(水泥:骨料:水=1:2.5:0.4)混合搅拌,确保浆料均匀无结块。
摊铺厚度8-12mm,使用消泡滚筒反复滚压,消除气泡和孔隙。
图案与拼花
预贴胶条或模具定型,二次浇筑时控制色浆流动性,避免串色。
复杂图案需分层浇筑,每层间隔4-8小时,确保粘结强度。
研磨与固化
分阶段研磨:粗磨(60目)→细磨(200目)→精磨(1000目),配合MS-2修补剂填补孔洞。
涂布固化剂(A/B剂)增强硬度,渗透时间≥12小时。
四、养护与保护
养护周期
完工后覆盖保湿膜,洒水养护≥7天,温度≥20℃时缩短至5天。
避免重物碾压和化学腐蚀,使用围挡隔离。
特殊处理
高耐磨区域(如商场)增加纳米二氧化硅晶面处理,提升光泽度至80度以上。
室外工程添加防水剂,增强抗渗性。
五、质量验收标准
外观检测
平整度:2m靠尺误差≤2mm,无裂缝、砂眼。
颜色均匀性:肉眼无明显色差,接缝高低差≤0.5mm。
性能检测
莫氏硬度≥6级,抗压强度≥80MPa。
吸水率≤3%,耐酸性(1%硫酸浸泡24小时无侵蚀)。
六、问题预防与整改
空鼓/裂纹:基层未找平或养护不足,需返工重做。
色差/斑驳:搅拌不均或颜料失效,更换材料并局部修补。
起砂/粉化:水泥标号低或水灰比过大,调整配比并加强固化处理。
通过以上全流程管控,可确保无机磨石达到高强度、高装饰性和长寿命的使用要求。实际应用中需结合具体场景(如工业/商业/民用)调整参数,并建议由经验丰富的施工团队操作。